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论文)

2023-11-16 8811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2. 分析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3. 手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4. 智能手机发展趋势
  5. 手机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2022年中国国内手机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5G手机出货量增长迅速【组图】

  

手机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中兴通讯(000063)、小米集团-W(01810.HK)、传音控股(688036)、闻泰科技(600745)、比亚迪电子(00285.HK)等。

  

本文核心数据:手机出货量、5G手机出货量、国产品牌占比

  

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波动下降

  

2017-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波动下降,2021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3.51亿部,较2020年增长13.9%。

  

2018-2021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在全部手机出货量中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国产手机出货量占比为86.6%,为近4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8-2021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趋势与全部手机出货量趋势相似,在接连下降后,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3亿部,较2020年增长15.9%。

  

2020年和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大幅增长,2021年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较2020年增长63.5%。

  

根据每日互动大数据发布的数据,中国5G手机市场目前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等品牌。2021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华为稳坐第一的宝座,紧随其后的是OPPO和VIVO。苹果在2021年第二季度起超越小米,市场率排名第四。

  

综上所述,2018-2020年中国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下降,2021年出货量反弹,国产品牌手机占比下降,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超15%。近2年,5G手机出货量大幅提升,2021年出货量达到2.66亿部。5G手机市场中,华为暂时领先,OPPO和VIVO紧随其后,苹果位列第四。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大屏手机相对于小屏手机视觉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实现玩游戏、看视频等功能,所以手机大屏化是手机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大国,智能手机的发展变化为全球主流。早期国内大屏手机较少,2015年5.5英寸及以上的手机不超过30%。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分析,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上市的手机中,5英寸及以上大屏手机款型占比63.6%,其中5G手机大屏占比达98.4%,4G手机大屏占比下降为43.5%;5.5英寸及以上的手机更是超过六成。

  

2019年中国5G智能手机市场华为独领风骚,以73.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vivo、OPPO和小米分别占13.7%、5.7%和3.5%的市场份额。到2020年第三季度,其余厂商都纷纷推出5G智能手机,华为领先的份额也不断缩小,但拥有5G全产业研发能力的华为5G智能手机依旧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了56.6%的市场份额。OPPO、vivo和小米分别占据16.2%、14.5%和9.2%的市场份额。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商业模式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2年中国国内手机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5G手机出货量增长迅速【组图】

  

手机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中兴通讯(000063)、小米集团-W(01810.HK)、传音控股(688036)、闻泰科技(600745)、比亚迪电子(00285.HK)等。

  

本文核心数据:手机出货量、5G手机出货量、国产品牌占比

  

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波动下降

  

2017-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波动下降,2021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3.51亿部,较2020年增长13.9%。

  

2018-2021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在全部手机出货量中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国产手机出货量占比为86.6%,为近4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8-2021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趋势与全部手机出货量趋势相似,在接连下降后,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3亿部,较2020年增长15.9%。

  

2020年和2021年,中国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大幅增长,2021年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较2020年增长63.5%。

  

根据每日互动大数据发布的数据,中国5G手机市场目前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等品牌。2021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华为稳坐第一的宝座,紧随其后的是OPPO和VIVO。苹果在2021年第二季度起超越小米,市场率排名第四。

  

综上所述,2018-2020年中国国内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下降,2021年出货量反弹,国产品牌手机占比下降,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超15%。近2年,5G手机出货量大幅提升,2021年出货量达到2.66亿部。5G手机市场中,华为暂时领先,OPPO和VIVO紧随其后,苹果位列第四。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5G发展,基站先行。5G基站的选址建设,是保证5G商用信号覆盖的基础,因此5G基站建设是5G产业布局的第一步。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截至2020年3月底,全国建设开通5G基站达到19.8万个。在2020年6月6日,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举行的“5G发牌一周年”线上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表示,基础电信企业建成5G基站超过25万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预计,到2020年年底,我国5G基站数可能达到65万,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室外的5G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5G牌照发放于2019年6月,2020-2023年将是5G网络的主要投资期,综合5G频谱及相应覆盖增强方案,测算未来十年国内5G宏基站数量约为4G基站的1-1.2倍,合计约500-600万个,根据4G网络建设规模进行推算,预计2021-2023年期间,三大运营商逐年建设量约为80万个、110万个、85万个。

  

微站方面,宏站站址建设难度较大且市场较为饱和,同时5G频率更高理论上覆盖空洞更多,因此宏基站无法完全满足eMBB场景的需求,需要大量微站对局部热点高容量的地区进行补盲,根据中信证券预测微站数量可达千万级别。

  

目前,我国5G商用化的发展带动5G芯片需求提升,2019年我国5G芯片规模约为2.09亿美元,约占全球5G芯片的在20.09%。中国被认为是5G芯片最大的市场,初步预测2020年中国5G芯片规模为2.41亿美元。

  

从国内5G芯片代表企业的发展情况看,主要以7nm的量产及以6nm和5nm为代表的更小制程的研发为主。

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趋势论文)

  

2019年中国5G智能手机市场华为独领风骚,以73.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vivo、OPPO和小米分别占13.7%、5.7%和3.5%的市场份额。到2020年第三季度,其余厂商都纷纷推出5G智能手机,华为领先的份额也不断缩小,但拥有5G全产业研发能力的华为5G智能手机依旧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了56.6%的市场份额。OPPO、vivo和小米分别占据16.2%、14.5%和9.2%的市场份额。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商业模式分析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全面屏已经成为2017年手机主要卖点之一。从iphone x到红米5/5Plus,“全面屏”这个概念渗透进旗舰机到入门机,价格覆盖面也从800到9000元。从低端到高端,全面屏在第4季度基本上已经由高端机型逐步向中端机和低端机型渗透。

  

而在未来5年有望成为智能机(1000元及以上)的标配。2018-2020年全面屏的渗透率有望从24%增加到60%以上,到2020年全面屏手机的出货量有望达到10亿支,未来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会超过100%。因此在2018年,随着供应链屏幕技术的完整解决方案成熟,全面屏将不仅仅只限于高端机市场。

  

柔性屏幕的可弯曲、轻薄的特性,让其在产品设计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一时间成为整个屏幕制造行业的风向标。后续发展的曲面手机屏只有三星一家独大,虽然荣耀magic、小米note2也采用了曲面屏,但是从量级来看并不能与三星相提并论。

  

三星正在密研的革命性新品—折叠屏Galaxy X,预计最早将在2018年1月9日开幕的CES展会上亮相。不过据称这款产品将是限量生产,首批只有10万台并仅在韩国发售,而全球发售则要推迟到2019年。或许2018年我们就会迎来曲面屏全面发展高峰,而折叠屏幕也会初见端倪。

  

3、人工智能成为智能手机的发展重点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智能手机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被应用到智能手机中,从语音助手、指纹识别,到刷脸支付、智能家居控制,智能手机开始承担更多的人机交互功能。

  

近年来,iPhoneX与三星S8率先推出人工智能手机,开启face ID时代,华为推出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搭载于mate10/pro/V10手机中,支持AI慧眼识物、AI高倍变焦等功能。未来,人工智能与手机等智能终端的结合将更加亲密。智能手机在提供更多样式的人机交互的同时,手机作为智能终端及传感器可以进一步深度挖掘用户的属性、行为数据,将分析的结论转化为优质的服务反馈给消费者,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优质服务。望采纳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