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奶酪培育行业发展(奶酪培育行业发展前景)

2023-10-27 9829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西点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现在学来的及吗
  2. 如何理解乳品行业

目前的西点市场来说,西点师人才缺口太大,供不应求,所以学习西点烘焙还是很不错的。学成之后创就业容易,而且薪资很可观,不仅如此,西点师的工作环境也是很高雅的。

  

西点烘焙行业相比普通行业有以下优势:

  

1.工作环境优越。一般都是在大型连锁店或者星级酒店。

  

2.福利待遇好。相比普通行业,工作年限越长待遇越高,当然这个也跟个人技术成正比。

  

3.个人发展机遇好。一般在这个行业有成熟的技术水平,后期都会开设自己的工作室。

  

综上所述,西点烘焙是一个朝阳行业。

  

1、目前乳品行业外资分两类,一类是投资基金,如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就是典型的一例。他们很明确,我来就是要控股包装一个企业,最后以上市为目的,可以说是“乳业黑马”。一类是战略资本,像雀巢、惠氏、达能这些实业资本,这类资本10年前就进入中国乳业,以独资合资这样的方式。现在也两极分化,雀巢、惠氏等发展得很好;但也有一部分,因为水土不服和策略性方面的问题,正在逐步退出或者艰难维持。

  

2、刘永好: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注意营养,对牛奶的需求量日益扩大。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乳品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有较好收益的市场。资本的逐利性和行业广阔的前景使资金自然不断地流入乳业。

  

3、这几年,国内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市场拉动。当然,也靠企业来推动,靠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由于有市场,奶农从中得到了实惠,养牛积极性提高了,奶源得到了保障,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4、国内乳制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世界人均拥有乳制品已在每年200公斤左右,而我国人均乳制品拥有量仅8公斤左右。即使今后只翻一番,市场需求也是一个大得惊人的数字。

  

5、郭维健:大量资本进入乳制品市场,支撑它的市场增长空间还是有的。毕竟从世界范围来讲,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水平还是很低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乳制品高营养食品认识程度的提高,乳制品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尤其是这两年,增长更加明显。资本的趋利性决定它需要找到一个行业使自己的资本增值。现在大家都在预测,说未来10-20年,中国乳品市场保持在一个2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个预测还是很有根据的。尤其是在起步比较低的广大的农村,乳制品市场增长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相对来讲,城市的乳制品消费要成熟,增长比率可能会比农村低一些。与农村相比,目前城市的乳制品人均年消费大概在30公斤左右,农村也就七、八公斤吧。我判断,资本大量涌入的情况会持续5年左右,而行业的高速增长会比5年更长。

  

6、郑俊怀:中国的乳业通过这些年来的市场培育,消费需求在快速地发展。目前来看,市场需求大于供应。所以行业内的乳品企业会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奶源基地的建设;而行业外的在看到这个行业快速成长的同时,认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比较大,也纷纷进入到行业里面来。他们采取的手段一种是收购股权,通过股权投资来获得这个行业的良好回报;还有一种形式是收购乳制品企业,从而快速进入到这个行业。应该说,这两种做法对于加快乳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在国外,奶酪消费占了乳制品消费很大很大的比重,但是在中国奶酪消费比重却占了很小很小的一点。当然随着市场的发展,供不应求会变成供求的平衡,再发展到一定时候,就可能饱和,饱和以后,利润的空间会下降,有些企业会生存不下去,会退出。

  

8、目前乳业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价格仍是吸引消费者的最重要的因素,进入者的增加和厂商间的价格战必然会降低行业利润率,这也使得只有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9、记者:在超市里转转就可以看到,现在奶制品、特别是液态奶的“价格战”打得非常凶;电视里,大量的乳品广告也让我们感受到乳业竞争的“火药味”。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会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胜出?您又如何评价“乳业黑马”的出现?

  

10、郑俊怀:是的,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谁的产品生产出来都要想办法卖掉,尤其是牛奶这种不便于储藏的产品。要卖掉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最大的还是价格,谁的价格低,谁的产品优惠,可能消费者就会选择这个产品。当然,理性的消费者,不但要看价格,还要看品牌,看企业的信誉,看企业的服务。但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还没有都达到理性的地步,谁的便宜就买谁的,这样的结果,行业的利润率必然趋薄。从这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各企业有各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每个企业怎么去发挥优势、规避劣势,是最关键的。

  

11、郭维健:大家在降价,利润率也会下降一些,但只要企业能承担,这个降幅就属正常。企业的定位不一样,企业竞争手段就不一样。有的企业维持高价,以树立这样的品牌形象,这是有费用作支撑的。但有些企业品牌投入少些,可能价格就低。而消费层差别也很大,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上上下下消费层的人群都有,有的人可能更看重价格,有的人可能更看重品牌。所以说,在整个行业增长的背景下,在消费群急剧扩大的背景下,各企业只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甭管是高端的还是低端的,应该说都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三元这样更靠近市场的“城市乳业”,有自己产品的优势。比如,外地企业过来的更多的是超高温杀菌的产品,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保质期较短的酸奶、巴氏杀菌鲜奶。

  

12、王佳芬:乳品行业也会像啤酒行业一样,当大家都来做的时候,价格会往下走,行业毛利率不断下降,进入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规模小的企业生产不了。当然,每个行业都会有黑马。乳品市场有很多黑马的不断出现是好事,会使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快。大家一起把市场共同做大,蛋糕大了对我们也有好处。如果只有我们几家孤军作战,不能唤起更多的人来喝牛奶。另外,竞争会迫使我们不断进步革新。

  

13、新进入者将来会怎么样,取决于他们的目标、文化、管理等,但都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攻城掠地有勇气还是能做到的,但是盈利能力的持续和不断提升是大家面临的问题。大公司一定是要靠管理的,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另外,职业经理人不够职业化也是个问题。现在乳业管理人才的总体水平还不够,包括我在内。

  

14、刘永好: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间不长,与业内大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新希望也有自身的优势:我们做了20年的农业,了解农业,我们在养牛、种草即乳品资源上有相当优势;同时,也能很好地把农民的利益与城市的需求有机地结合。我们有较好的机制,有新的定位,这个机制和新的定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能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此外,我们有上市公司这个平台,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新希望的品牌,有新希望的包容性文化。因此我认为,只要虚心学习,持之不懈地努力,我们就能在乳业方面较快地发展,并能取得较好的业绩。

  

15、倒奶事件属于极个别现象,并不意味着乳业出现了泡沫。某些企业出现失误是正常现象,只要找准定位,企业都有生存之路,倒是有的地方政府过多介入行业发展值得关注。

  

16、记者:为什么在有人认为供不应求的这个市场中,还会出现前些时候乳品制造商的倒奶事件?您对于乳业市场的“泡沫说”怎么看?

  

17、郭维健:我不太同意乳品业有什么泡沫的说法。资本大量进来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战略。不管是从源头的奶源开始,还是到最终的销售渠道、流动环节,它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但只要企业找准各自的优势,都应该能够取得成功。当然,即使是一个高速成长的行业里,也不是大家全是成功的。有些企业因为管理问题呀、决策问题呀,出现一些失误,这也是很正常的。倒奶是极个别的,不能说是行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18、王佳芬:我没有仔细研究过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有没有“泡沫”。在企业里面,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很清楚:牛奶卖不出去了就要亏损;资本要逐利,输了会自动退出。但关键是,政府不要掺和进来,这也是我们在一直强调的问题。政府的支持应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上,毕竟牵涉到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有地方政府过分热心,要求农民都来养牛,我有些担心,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

  

19、郑俊怀:乳业这个行业不同于别的行业,它是一个链条比较紧密的行业。具体来讲,市场、基地、加工能力都要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就会出问题。在这个紧密的链条上,首要的是市场。但是有了市场,而不去解决奶源的问题、不去搞好加工、丰富花色品种,这个市场需求就消化不了。

  

20、奶源建设受到乳业企业的普遍重视,不少企业都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奶源建设机制。除了奶源,市场、营销渠道、品牌等因素也十分重要。

  

21、记者:我们看到,随着资本的进入,奶源的圈地运动正在愈演愈烈。如何解决“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无限的竞争当中”的问题?奶源会最终成为公司乳业发展的瓶颈吗?

  

22、郑俊怀:从奶源基地来讲,中国目前奶牛发展比较快,有政府的推动和投资者的介入,发展潜力也很大。同时,我国目前还大规模地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购买奶牛。由于发达国家奶牛业是过剩的,购买奶牛的价格比国内高不了多少,所以现在这个势头很猛。另外,奶牛的自然增长速度也很快。去年,全国奶牛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20%,个别地方更高,比如我们呼和浩特市,奶牛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50%了。

  

23、最早,我们这个地区是农户家庭饲养,一家养两头、三头奶牛。这种格局有它的好处,就是饲养成本很低,但是,储存、疫病的防治等许多问题,使得分散饲养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农户是晚上挤的奶,如果保存不好第二天就酸败了,酸败之后要么倒掉,要么搛碱中和。所以,从1996年开始,我们在原来一家一户饲养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大的整合。在农户集中饲养奶牛的村庄建立了现代化的挤奶厅,农户独立饲养,在我们的挤奶厅集中挤奶,然后用我们带制冷的储奶罐快速冷却,由我们的收奶车及时拉回工厂。这样,保证了我们的牛奶是真正挤出的牛奶,其他中间环节和人为因素都去掉了。另外,我们还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务,从配种到饲养,从草料的供应到储奶、收奶、奶款的发放,这些问题都由我们和当地的畜牧单位合作解决。

  

24、通过这种模式,农户利益得到保证。算下账来,每养一头牛一年可以收入四五千块钱,是很赚钱的。农户原来不敢多养,现在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进一步的整合措施。一是建立了奶牛小区,农户就把奶牛搬到小区饲养,规模可以达到10头到20头。人畜分离开了,农户也就集中精力搞奶牛业了。第二个模式就是向有一定资金实力也有养奶牛经验的人,提供资金和设备的支持。这样,一批规模化的饲养奶牛的大户发展起来,有的奶户现在已经养到二、三百头奶牛。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牧场园区,我们提供基本的条件,吸引外地的养牛大户把牛群赶到园区里来,园区规模现在是3000-6000头不等。

  

25、集约化,对于奶源基地的稳定,对于乳品加工企业取得优质的牛奶、提高效益都是很好的。现在在我们这个地区,围绕着奶牛业已经应运而生了好多服务机构。有的专门负责买牛,有的专门负责供应饲料,有的专门负责疫病的防治、奶牛品种的改良,有的专门负责种牧草……

  

26、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了,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质量保证了。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做到这一步,我们正在向国外靠拢。

  

27、刘永好:如果说到未来发展的瓶颈,我认为首先是在资源上,是在奶源上。是否有好的草场、好的奶牛,这对企业未来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是基础。当然,品牌也很重要,在市场拓展方面尤其如此。还有企业的实力、服务手段、营销网络以及企业人才,在其中都起到重要的综合作用。

  

28、王佳芬:在我们这个行业,奶源的建设和乳品市场的发展同样重要。有人说,奶源是光明最大的问题,但我一直坚持认为市场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深深觉得,乳业的发展跟奶农紧紧联系在一起,从80年代开始,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使上海的养牛业从2-3万头增长到5-6万头,用了大量的资金进去。从1995年我们开始制定实施“用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

  

29、战略的时候,我们同时考虑奶源加工市场。为规避奶源的季节性问题,我们必须在中国奶源最发达的北方地区建立奶源基地,我们非常明白养牛需要时间,但是牛又是会动的,所以我们早早做好了奶源的布局。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理智地思考建奶源基地、市场、加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30、现在乳业处于急速的发展期,没有什么大的制约。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体系标准的强有力的执行。

  

31、郭维健:企业应该在规模上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提升,很多小企业的成长会受到限制。我觉得,提升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两头,一个是奶源,一个是营销渠道,无论侧重在哪一个方向的做法都是对的。从三元来讲,可能没有一些企业发展得快,有的企业超过我们了,这使我们感到压力很大。这里面有资金不足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三元的销售长期局限在北京,全国的营销网络不健全。在乳制品需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需求大量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分享到高速增长的蛋糕。

  

32、行业特点适合规模经营,除了简单的提升规模,企业在营销网络的建设、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等,对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33、记者:最近两年,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乳品企业的扩张速度都在加快。那么,在奶源、市场的争夺过程中,什么是最有效的途径呢?在产量、产能提高的同时,各企业将如何保证收入与利润的协调增长?

  

34、郭维健:大家进来以后,企业的整合、品牌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会继续扩大,有的会被吞并。牛奶产品的差异性不是很大,加工、工艺、设备都差不多。如果严格按标准去做,不会有谁喝谁的牛奶而不喝谁的牛奶。资本看到的也就是这个行业在扩大、需求在扩大,以及这个行业的产品差异不是很大、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乳业不像某些工业行业,它要的是控制而不是高科技。

  

35、三元最早在北京是垄断型的,占北京市场100%的份额。现在市场开放了,一定会把一部分市场让出去,三元大概让出了北京30%的份额。所以,三元要扩大,肯定不会死守着北京的市场。我认为,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是提升利润的捷径。并购整合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不如把网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来得快。三元上市之后,募集到资金,会在销售渠道的建设上有比较大的投入。相信未来两三年内,公司在外埠的收入会大幅提升。我们的愿望是,将公司目前收入占比中,北京与外埠7比3的比数倒过来。

  

36、在扩展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会抓住适当的机会,收购外省市的乳制品企业,以委托加工、独立建厂等合作方式,来使三元整个产能增加、市场份额增加。当然,我们也不光利用本国资源,比如我们已经在澳大利亚建了厂,利用当地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奶粉、干酪等产品。

  

37、总之,目前行业内加大的对品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还属正常范围之内,仍保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今年以来,由于蔗糖、包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同程度的下降,乳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也略有下降。

  

38、刘永好:最有效的竞争途径是质量、品牌和信誉。乳制品是入口的东西,质量是关键。要保证质量,就要有好的乳源,有好的奶牛基地。让消费者喝放心奶,喝环保奶。新希望日前在云南洱源县建日产奶1000吨的工程,其中之一就是看中它的自然环境。在大理州,有300多万亩天然牧场,有近千万亩的高山可供发展草场。这里水草肥美、四季如春,有500年养殖乳牛的历史,我们要在这个非常环保的地方建非常环保的乳制品工厂,从奶源上保证牛奶的质量。我们将把大理这个地方作为新希望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和奶源基地,并有可能把“蝶泉”作为新希望的主要品牌推向市场。

  

39、王佳芬:在市场手段的调节下,会有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人才的培养和组织的创新。我们的行业特点要求规模经营,最后一定会呼唤大企业的出现和成功。但与国外的整合过程相比,中国在时间上一般要短。

  

40、乳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靠传统的投资建厂进行扩张将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我们不得不进行创新。再加上我们光明地处上海,经营成本本来就比其他企业高,过分强调自力更生,不可避免地会增加成本,使利润空间进一步萎缩,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制定了“轻资产战略”,用我们光明乳业自身的品牌、技术、管理经营和经营理念等无形资产作为扩张的重要砝码。

  

41、在奶源方面,我们逐步卖掉一些牧场交给别人经营。但我们卖掉一些牧场是为了管理更多的牧场。我们派出管理技术团队去牧场服务,把所有牧场的信息上网,建立“网上牧场”,给每一头牛建立档案,进行跟踪监测。这样,尽管牧场不是我们的,但我们通过管理控制了奶源,保证了原料的质量。过去数十年,光明运用传统方法在上海做到了20万吨奶源;而通过运用轻资产的方式,在两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奶源一下子超过了60万吨。在成品方面,我们通过OEM,将乳制品的生产制造外包给其他乳品公司,我们自己则全力以赴进行产品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以及品牌的推广。今年我们花了近亿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也是基于此。通过“轻资产战略”,光明乳业一方面稳定了奶源,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行之有效地控制了公司的成本,实现了高效快速成长。

  

42、郑俊怀:大量资本涌入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整合。结果是一些有核心竞争能力、有自己独特优势的企业发展得更快,而有些企业可能就要被淘汰。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规模化的大企业集团控制了很大一块市场的份额;而中小企业则依靠特色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市场竞争也将由现在的无序,转变到有序。

  

43、伊利起步的时候是个“基地型”的公司,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基地+市场型”。我们现在的生产基地好多都是建在大城市,在北京,我们建了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的酸奶工厂;在上海,我们建有现代化的冰淇淋工厂;另外,在西安、沈阳、武汉都有我们的工厂,有我们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一个奶源基地、生产基地与市场相结合的完整的布局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