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疫情期装饰行业发展(疫情期装饰行业发展现状)

2023-10-27 10305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装修行业前景如何
  2. 家装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3. 疫情对建材市场影响

根据中国装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家装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8.46%,2019年我国家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4万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家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出现首次下滑,2020年市场规模为2.61万亿元,同比下降4.74%。前瞻预计,随着居民消费热情的提高,2021年家装行业市场将迎来补偿性反弹。

  

2020年家装行业市场规模首次出现下降

  

根据中国装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家装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8.46%,2019年我国家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4万亿元。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家装行业的市场规模出现首次下滑,2020年市场规模为2.61万亿元,同比下降4.74%。前瞻预计,随着居民消费热情的提高,2021年家装行业市场将迎来补偿性反弹。

  

互联网家装活跃用户增长趋势明显

  

2016-2020年,我国互联网家装年度用户活跃规模稳步上升,2020年互联网家装年度活跃用户规模达3156万人,同比增长15.6%。

  

近年来,我国参与数字化转型的家装企业比例稳步上升,从2017年的10.1%上升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19.2%,上升了9.1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家装企业与互联网家装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的比例也从2018年的34.5%上升到了47.1%,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布局互联网家装领域。

  

2025年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有望达8880亿元

  

近年来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约为3861.7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施工的进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家装市场消费具备较强刚需属性,疫情反而加速培养了家装用户线上消费习惯,预计2020年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达4050.7亿元,长期来看,2025年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有望达8880.9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家装(家庭装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家装行业发展趋势是指家装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目前,家装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对市场上装修材料报价把握不准,可以找我领取本地装修费用参考标,输入面积+城市,精准算出每一㎡的装修费用,还会列出,各类主材和辅材、施工费的市场价和材料明细表,业主跟着明细表一一比较即可!【点这里,领取23年最全装修明细表(内附102项),包含主材,辅材,施工费等价格】

  

装修小白必备装修指南,请关注公众号?【新房装修流程步骤】

  

想知道更多装修知识干货,请关注公众号?【兔厂装修顾问】拥有专属顾问

  

想获取不同装修风格设计的预算,请关注公众号?【装修就上土巴兔】

  

更多装修经验分享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土巴兔分享家】

  

1.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的家装行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提供量身定制的家居设计和装修方案。

  

2.智能化家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家居将成为未来家装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智能化技术,人们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3.绿色环保:未来的家装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对于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家装企业需要积极响应,提供环保、健康的装修材料和设备。

  

4.线上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未来家装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选择家居产品和装修服务,同时也可以到线下实体店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

  

根据当地市场价,家装的价格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装修风格和装修档次来确定。一般来说,简单装修的价格范围在每平米5000-8000元之间,中等装修的价格范围在每平米8000-12000元之间,豪华装修的价格范围在每平米12000-20000元之间。

  

涉及的费用主要包括设计费、施工费、材料费和家具费等。设计费根据设计师的知名度和设计方案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在总装修费用的10%-15%之间。施工费根据施工队的工艺水平和工期而定,一般在总装修费用的40%-60%之间。材料费根据装修材料的品牌和质量而定,一般在总装修费用的30%-40%之间。家具费根据家具的品牌和风格而定,一般在总装修费用的10%-20%之间。

  

总的来说,家装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家居、绿色环保和线上线下融合。根据当地市场价,家装的价格范围在每平米5000-20000元之间,涉及的费用主要包括设计费、施工费、材料费和家具费等。

  

土巴兔是国内最大的装修平台之一,累计业主4100多万,做11万家装修公司,覆盖全国300多座城市,不仅能满足你的装修需求,更可以根据你的预算提供装修的具体报价以及装修保服务(先装修最后才付款,资金更安全,装修更有底。【装修不想被坑就点这里,为您挑选了可以先装修后付款的装修公司】

  

除此之外,还有不同【城市】装修攻略,关注下列⭐公众号直接帮您一步到位。

  

更多【其他城市】的装修攻略可以关注⭐公众号【装修就上土巴兔】,直接回复【城市名】即可快速获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并持续至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各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逐渐塑造了新的社会格局。这个疫情远未结束,但新旧产业的更替已经开始。后疫情时代如何投资,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的课题。在这一系列研究中,我们着眼于后疫情时代对各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相应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短期来看,疫情将对建材物流和建筑施工产生影响,后续基建稳增长需求将进一步增强。疫情对建材行业的短期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相关工厂和物流明显受到影响。参考2020年疫情,玻璃库存和水泥厂开工率均大幅波动。2.下游基建地产建设相关业务受限,2020年行业数据将大幅下降。3.小区管控导致家装施工困难,装修建材C端销售受到影响。从中期来看,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PMI数据明显下滑,政府对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意愿明显增强。我们可以跟踪疫情进展和PMI数据,把握基建稳增长相关板块的投资节奏。

短期:工厂生产物流,下游建设受限。

玻璃产品的物流和水泥工业的建设受到影响。参考2020年的疫情,作为连续生产行业,玻璃制品由于物流有限无法运往国外,库存大幅上升。往年春节过后,建筑需求处于全年低点,库存处于全年高位。2013-2019年同期全国库存3800-4000万重箱。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库存升至9204万重箱,部分地区出现爆仓,导致厂商纷纷降价清仓。2023年疫情在多地蔓延,玻璃行业库存明显高于往年。水泥粉磨站的启动也有重大影响。2013-2019年行业平均水平约为20%。2020年全国轧机开工率最低降至零,恢复节奏较往年缓慢。2023年疫情开始后,中国提高轧机开工率的速度开始放缓。

下游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业务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房地产数据主要受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速影响。2020年2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4.9%和-39.9%,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52.3%和38.2%。代表基础设施需求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均为-30.1%,增速分别下降25.0%和34.0%。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疫情封控难度大,相关建材C端出货受影响。疫情期间,由于小区封闭管控,很多装修建材施工无法进行。防水涂料、家用塑料管、内墙涂料、瓷砖、石膏板等室内装修材料都需要在家里搭建。小区的封闭控制使得装修施工无法进行,相应建材C端的出货也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建材家居景气指数出现明显下滑,建材家居行业管理者信心指数也受到明显影响。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装修建材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中期:基建刺激需求反弹,房企经营压力巨大。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

类似建材的周期形状变了,水泥更长,玻璃纤维更高。在过去的几年中,周期性建筑材料的周期形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水泥周期变“长”,主要是需求端房地产基建政策调控以稳为主,增速大部分时间保持稳定。2017年以来,供应行业错峰停窑,行政限产,新政严控产能,市场协同抬高水泥利润率。行业逐渐进入高利润的新稳态,成长性和周期性减弱,在位企业可以享受行业红利。玻璃纤维的周期变“高”了。主要原因是在外需整体疲软的环境下,玻璃纤维对连续生产行业中小企业的产能更加谨慎。一旦需求好转,就会出现严重的供需错配,价格就会大幅上涨。企业头部产能更灵活更有优势,可以充分享受周期性红利。

碳减排和能耗指标启动市场化供给侧改革,水泥玻璃纤维企业启动品类扩张。未来将把水泥等建材子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基线法逐步收紧碳配额。中小企业在能耗和碳排放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未来将面临生产成本上升或被迫购买碳汇。近日,国家发改委(NDRC)发布建材行业能耗指数水平,明确提出淘汰低能耗生产线,这意味着行业第二轮市场化供给侧改革已经启动,头部企业的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体现。而水泥玻璃纤维头部企业逐渐开始品类扩张,水泥行业以骨料和混凝土为主的纵向扩张;玻璃纤维是光伏、风电、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横向拓展。

循环形式的重新定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行业周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定义循环?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水泥、玻璃和玻璃纤维的循环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认为,行业周期的景气程度应该用企业利润的整体水平来衡量。其中水泥景气以(水煤差价产量)增长率衡量,玻璃景气以((玻璃单价-纯碱单耗-天然气单耗)销量)增长率衡量;玻璃纤维景气度用增长率(玻璃纤维单价产量)来衡量。

水泥行业:利润进入平台期。

/p>

水泥和玻璃玻纤周期出现不一样的变化。复盘 2008年以来水泥行业周期,我们认为水泥行业周期形态出现和玻璃玻纤不一样的变化。水泥行业周期弱化,周期变”长”;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强化,周期变”大”。水泥和玻璃玻纤行业形态出现不同变化背后是不同行业逻辑的驱动。

需求端:政策导向以稳为主,地产基建需求增速保持稳定。我们认为导致水泥周期变长的一个原因是政策端的干预,需求端趋稳。2016年地产“930”监管以来,政策对地产和基建调控的目标均以稳为主。在2020年“三道红线”之前,地产基建对水泥行业形成的需求增速均维持相对稳定水平,水泥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

供给端: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端是导致水泥行业周期变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以来行业供给侧变化可概括为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侧改革减少了水泥行业有效供给,明显缓解了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在需求平稳,供给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水泥价格整体提升,水煤价差从 170元/吨提升到 300元/吨的平台,水泥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迎来史上最长景气周期。

市场化协同抬升了水泥的价格,海螺的沿江熟料,新疆的电石渣熟料。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水泥行业头部企业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启行业协同,维护各区域内水泥行业秩序。在外部需求维持稳定且错峰停窑的环境下,区域内企业最优选择是参与协同。长三角水泥企业协同有效地缓解了进口熟料对华东水泥的冲击,新疆的协同置换则有效缓解了电石渣熟料对新疆区内水泥价格冲击。

水泥行业逐步进入新的稳态,企业维持高盈利,但成长性减弱。在外部需求稳定,供给侧调控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环境下,错峰停窑和行业协同加强了行业的稳定性,在位企业均可享受行业红利。目前水泥价格得以保持高位运行,行业进入新的稳态。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格局将进一步趋于稳定,企业有望保持高盈利水平,但水泥业务自身给企业带来的成长性减弱。

玻璃玻纤:产品升级带来上行周期拉长

玻璃和玻纤行业周期上行周期拉长,主要原因是高端产品逐步出现。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形态不同于水泥,最近一轮周期都是行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大周期,行业上行周期明显拉长。主要原因是产品升级下游需求高端化,高端产品持续紧缺带来上行周期拉长。主要表现为玻璃纤维中,风电纱、热塑纱、电子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高端产品附加值较高,提升了企业的盈利额能力。玻璃企业中,光伏玻璃、电子玻璃、深加工玻璃占比不断提升,同样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产能投放谨慎,无法适应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头部企业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导致上行周期变长的另一个原因是玻璃、玻纤都是连续生产行业,在外部经济走弱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对产能投放更为谨慎,也无法适应行业需求高端化的变化,因此面对需求变化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大中型企业能够更好响应下游需求,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双碳政策开启市场化改革

建材有望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水泥等建材细分行业或将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经过多年试点,目前国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格约为 40元/吨左右。建材行业作为能耗消耗主要行业之一,未来有望逐步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水泥行业碳排放达到建材行业 83%,是排放量最大的子行业,有望首当其冲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预计将以基线法为主逐步收紧,龙头企业份额逐步提升。参照前期试点经验,我们预计未来配额计算将以基线法为主(产量×基准值×减排因子),所以产能利用率高或者排放更低的企业有优势,小企业只能被迫减产或者购买碳排放权,龙头份额将逐步提升。

能效标杆水平出台落后产能淘汰

行业能耗指标水平发布,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低能耗产线将逐步淘汰。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对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做出要求。其中水泥行业要求 2025年行业达到标杆水平产能占比大于 30%。据数字水泥网,目前行业达到基准水平的产线有 75%,达到标杆水平仅 5%,未来将有更多低能耗指标产线淘汰,玻璃和瓷砖行业也将面临同样情形。

预计低效产能淘汰将减少 8.2%熟料产能。2021年山东省明确 2022年底 2500t/d以下产能将退出 50%。我们预计未来水泥行业 2500t/d以下产线将陆续退出。我们选取海螺水泥等 14家水泥行业头部企业为样本进行测算,预计全国 2500t/d以下产能达到 4.35万吨,占比 24.5%,按照 1:1.5的置换比例,预计该部分产能退出将净减少产能 1.45万吨,比当前产能减少 8.2%。

第二轮供给侧改革开启,头部企业赢者通吃。我们认为碳排放交易和能耗指标退出将开启周期类建材的第二轮供给侧改革。第一轮改革以行政化限产为主,每个企业减少一部分供给,实际上是供给曲线的伸缩变化,体现为行业供给曲线斜率加大,供给减少但在位企业均可享受行业周期的红利。第二轮改革以市场化淘汰为主,碳排放权抬升了企业成本,导致供给曲线上移;淘汰落后产能是直接减少行业供给,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和第一轮供给侧的根本差异是尾部企业直接退出行业,头部企业赢者通吃。

华新水泥碳减排实现路径。水泥行业碳排放约 60%主要来自石灰石分解,为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华新水泥低碳发展白皮书》已说明,将采用替代原/燃料,一体化项目热联产,富氧燃烧技术,提升掺和材料比例等方法,降低碳排放。公司计划 2060年吨水泥碳排放降为 166公斤,相比 2020年减少 74.5%;单方混凝土碳排放将为 43公斤,相比 2020年减少 78.1%。

周期建材企业积极品类扩张

水泥企业开启横向扩张,玻璃玻纤企业开启纵向扩张。近年来周期类建材开始呈现纵向和横向扩张的趋势。其中水泥行业主要发展骨料、混凝土等纵向发展的道路,玻璃行业主要发展电子玻璃、光伏玻璃、药用玻璃,玻纤行业主要发展风电纱、热塑纱、电子纱等高附加值的横向扩张。

企业高盈利低增长低分红形成资源的闲置,是进行纵向扩张和横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原有传统业务成长性逐步减弱。以水泥为例,水泥行业维持 20%左右的 ROE的同时,利润增速逐年下滑,存量现金占比较高但股利分配率却只维持 30-40%,如果不进行外部投资则是资源的闲置。

水泥企业纵向扩张将增加企业抵御周期能力,玻璃玻纤横向扩张有望开辟企业第二成长曲线。我们认为随着水泥行业沿上下游进行纵向扩张,企业利润将随骨料、混凝土相关业务扩张而增厚。从更长期角度来看,上下游联动一定程度抵御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给企业迎来带来的冲击,未来影响企业业绩主要来自周期需求波动带来的销量的变化。而玻璃玻纤向光伏、电子、风电等高端化领域扩张则将为企业开辟第二成长曲线,企业利润有进一步成长空间。

新建地产需求放缓,存量地产和基建类带来新市场

地产需求放缓,行业进入平台期

竣工增速放缓,装修建材行业需求进入平台期。2020年建筑装饰行业产值 1.15万亿元,YoY7.0%,与地产竣工同样显疲态。随着装修行业产值和房屋竣工增速放缓,装修类建材行业需求也进入平台期。我们选取防水、管材、瓷砖、涂料四类常见的装修建材来判断整体装修建材的需求。防水产量增速从最高 2011年的 16.7%下降至 2020年的 3.9%;管材产量增速从 2010年 44.8%下降至 2020年 1.6%;瓷砖从 2006年的 22.9%下降至最低 2018年-11.2%;建筑涂料从 2010年 34.4%下降至 2020年 3.0%。主要装修建材品类在过去 10年行业增速都呈现趋势性下滑。

2020年以来地产整治政策情况:2020年以来,国内地产遭遇高强度监管,从 2020年 8月份的“三道红线”,到 2020年 12月份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限制,房企需求端、资金端均面临较大压力。2021年 2月份“双集中供地”意味着地产监管整治力度进入新的高度。2021年 4月份和 7月份政治局和住建部重申房住不炒并持续加大地产行业监管整治力度。

地产行业整治导致行业集中与精装房渗透趋势被打乱,地产需求渠道未来增长放缓结构优化。地产行业监管也导致行业集中趋势和精装房渗透趋势被打乱。2021年房地产销售面积集中度情况自 2009年有数据统计以来首次回落。主要原因是部分民营大型房企信用风险爆发排名下滑,导致销售面积集中度数据出现波动。根据奥维云网 2021年精装房开盘套数为 286.1万套,同比下降 12.0%。精装房市场空间同样经历下滑。我们认为地产行业监管以及风险事件释放将导致行业格局重新洗牌,未来房企会出现新的巨头,行业集中度会重新提升。而精装房作为长期政策方向,行业规模与渗透率也有望止跌回升。但随着存量房屋面积达到新高,我们认为以地产为代表的大 B端渠道总量未来难有明显增长,结构有望优化。

存量房增加,对冲下行风险

据估算,2021年全国存量房屋面积可达 940亿平,竣工面积占存量房面积增速逐年下滑。根据住建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和《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披露的城镇和乡村存量房屋情况,结合每年住建部公布的城镇和农村房屋竣工情况,假设一定的拆迁率和城乡转换比例,可推算出当前全国存量房屋状况。我们估算 2021年全国存量房屋建筑面积 940亿平,其中住宅 708亿平,其中城镇住宅约 401亿平,农村住宅 307亿平;城镇非住宅 172亿平,农村非住宅 59亿平。2021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占存量建筑面积比重为 5.2%,占比持续下滑。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居民住宅需求已得到满足,而竣工面积占存量建筑面积比重下降则预示着装修建材中新建需求比重将逐步下降,而旧房翻新需求或将逐步提升。

预计未来存量房需求占比将有所提升。以瓷砖为例,根据中国陶瓷网数据,我们估算 2017年瓷砖需求 27.5%来自存量建筑,63.6%仍来自新建建筑,8.9%来自出口。我们假设未来房屋竣工面积逐年缓慢下滑,而出口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优势逐步减小也呈现缓慢下滑趋势,存量房翻新需求则随着存量房数量提升占比同步提升。预计2025年存量房翻新需求、新房需求、出口需求占比分别为 35.6%、58.3%、6.1%。其他装修建材下游需求结构或将面临类似的情形。

基建市政需求成为新战场

基建投资短期有改善,但长期不可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2022Q1基建投资增速达到 10.5%,不考虑疫情低基数效应则该增速达到 2018Q1以来新高。我们认为政府存量债务目前水平较高,长期基建刺激并不可持续。

渠道下沉及品类扩张是拥抱变化的唯二选择

渠道变革——集采催化 B端集中,C端空间有望提升

地产集采催化下,各细分品类龙头集中度均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提升。过去 3年地产精装房集采和房企集中度提升已经催生了各个建材细分品类行业集中度的初步提升。以产销量统计,2014- 2020年,防水三家上市龙头市占率从 8.5%提升至 32.5%;瓷砖从 1.1%提升至 4.4%;涂料两家龙头市占率从 3.5%提升至 25.4%;管材四家龙头上市占率从 17.0%提升至 23.6%。各个细分品类龙头集中度均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提升。

石膏板、防水、管材集中度提升进度领先,石膏板、防水、涂料行业格局较为稳定。不同细分板块行业集中度进展不同,从 500强房企建材首选率数据情况来分析,目前石膏板、防水、管材行业头部企业优势较为明显,集中度提升进展较快。而瓷砖企业集中度进展较慢,但也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头部企业和第二梯队企业。从稳定性角度来看,目前石膏板、防水、涂料行业集中格局较为稳定,其中北新建材、东方雨虹、立邦行业龙一地位较为稳固。

泛 C端需求占比提升,专业化渠道公司有望出现。随着存量住房增加,毛坯房将成为装修建材重要的需求增量,泛 C端需求占比未来将会有明显增长。2021年家装建材零售渠道数据改善充分说明了 C端建材需求仍有提升空间。考虑国内装修以装修公司为主,泛 C端中的小 B端是零售需求的重要增长力量。我们认为 C端客户相比 B端客户更为分散,相对厂商议价能力较弱,随着 C端需求占比提升出现大型平台机构买断厂商货源提供价格优惠是必由之路。

相比美国,平台型公司更符合中国国情。参照美国,在存量建筑占比逐步提升,C端需求占比逐步增长的环境下,美国出现了大型直营家居连锁平台,其中家得宝和劳氏两大龙头 DIY客户占比分别为 55%和 75%。相比中国,美国人工价格更高,DIY客户占比明显高于专业客户,在中国小 B端有更高成长空间,平台型公司对小 B端提供服务将更为可行,坚朗五金是典型代表雏形公司。

品类扩张——龙头成长必由之路

随着行业增速放缓,横向扩张是必经之路。我们认为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品类扩张是必由之路。但不同建材品种行业、产品属性截然不同,企业横向扩张具有一定路径。具体来说我们认为瓷砖行业单位货值相对其他装修建材较低,具有一定区域性,行业集中度提升天花板较低,行业下滑趋势也较为明显,未来也存在更高的横向扩张扩品类的需求。从财务数据出发,防水、涂料、石膏板等综合盈利能力较高。

从财务数据来看,装修建材普遍偏轻资产,其中石膏板相对资产较重,利润率较高;板材资产较轻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利润率相对偏低。防水、瓷砖、管材、五金等建材 B端渠道占比相对较高,整体账期水平较高,涂料行业负债率相对较高。结合各类数据,防水、涂料、板材、吊顶、石膏板等板块综合盈利能力较高。

结合行业属性判断,瓷砖和管材切入意义较小。结合行业属性判断,我们认为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功能属性较强的赛道的企业相对容易切入,装饰属性较强,个性化程度太高的赛道则规模效应不明显切换意义不大。而工程渠道属性较强的赛道更容易快速切入实现产品快速放量,零售渠道属性较强的赛道需要更长时间深耕经营品牌。综合判断我们认为瓷砖、管材由于 SKU过高、产品细分品类繁杂等原因,规模效应较小,初期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库存建设,切换意义相对较小。

综合判断防水、涂料是性价比较高的赛道,目前众多龙头选择切入防水赛道。综合判断防水、涂料、石膏板是切入性价比较高的赛道。考虑石膏板目前呈一家独大的现状,剩余防水、涂料是较好的方向;其中尤以防水工程属性偏强,易于快速切入。从目前建材企业单品渗透情况来看,雨虹选择了涂料,而北新、三棵树、亚士创能等其他龙头纷纷选择切入防水。伟星坚持同心圆战略,切入 C端为主的室内防水,相对较稳健,需要更长时间看到成效。兔宝宝选择切入石膏板。目前东方雨虹在防水、涂料、保温板均有布局且均取得较为领先的行业地位,未来有较大的成长潜力。

龙头的优势在于渠道协同和成本管控。随着建材各品类龙头纷纷选择品类扩张,行业出现单品渗透的趋势。各个赛道集中的趋势下,不同赛道龙头因为品类扩张,在同一细分赛道头部直接竞争。最典型的就是防水的东方雨虹和北新建材。北新建材通过大规模的收购快速切入防水行业。我们认为头部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渠道协同和成本管控。渠道能力强大的企业可以快速实现新品投放,并通过成本管控能力快速形成规模优势。

海外经验:认知力强、执行力强终将成长

海外龙头保持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海外扩张是未来建材企业发展的终极阶段。目前几大建材细分品类已经形成全球性龙头,分别是防水/减水剂的西卡;瓷砖的莫霍克;石膏板的优时吉博罗;玻璃/石膏板的圣戈班;涂料的立邦。从财务数据看,全球建材龙头依然维持着中高速的营收增长。

海外龙头均通过大规模收购快速实现横向扩张。回溯海外建材龙头发展均有两个共性:1.通过大幅收购实现海外配置和多品类的布局,2.产品与区域多元化。经过了国内集中度提升和品类扩张,企业增长已经到了新的瓶颈,海外扩张是企业增长的终极阶段。面对部分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快速收并购可实现快速切入海外市场并获取业务资源以及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即使是当前,海外龙头也在不断收购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巩固自身优势。

海外企业具备先发优势,但国内企业成长空间更大。我们认为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本质是对全球范围内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进行获取与整合,以期创造价值并巩固自身优势。海外企业成长更早,具备先发优势,并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国内企业目前仍具备成本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空间增速放缓,未来海外成长空间巨大。长期以来市场形势复杂,装修建材领域各公司不断调整策略以寻求长期增长。东方雨虹作为防水行业龙头,多次在市场变向的关键节点迅速响应保持向上态势,是值得行业内各公司学习的典范。

把握市场动向,战略眼光长远。2008-2011年,公司借“四万亿”政策刺激,陆续承揽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2012年基建投资放缓,公司调整客户结构,与大地产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全国渠道。2016年,公司推行 PS战略和合伙人制度,以规模为先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2018年地产调控政策施压,公司由 PS战略调整为高质量发展,开始注重经营质量,同时调整组织架构,发展多品类建材产品和服务。2020年公司再次调整组织架构,聚焦下沉市场,同时规模化启动“投资换订单”模式,绑定区域政府资源,两举并行主动把握非房业务。公司管理层主动拥抱环境和市场变化,多次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维持了公司长期的良好经营和高速增长。

执行落地有声,业绩彰显实力。公司的业绩表现通常能够直接体现发展策略的有效性。总体看, 2012-202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 CAGR分别为 30.2%/41.2%,归母净利增速始终维持在 20%以上,公司经营长期向好。阶段性而言,以 2018-2020年为例,公司战略调整执行到位。2018年公司战略不再以规模为先,提出高质量发展,将收入、利润、应收账款都纳入考核。2019-2020年公司现金流情况有明显改善,远胜同行业其他公司,公司战略在相应发展阶段内执行有力。

认知力、执行力兼备,未来增长仍可期待。东方雨虹长期以来的市场表现反映了公司对行业和市场的认知力和执行力,此次行业渠道变革,公司的增长预期依然可观。据了解,2021年 B端收入结构中非房占比由 2020年约 30%提升至 2021年约 50%,增长超过 50%,增长主要来自于区域一体化公司。B端收入结构的变化再次验证了公司寻求非房业务增长逻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东方雨虹将凭借优秀的认知力和执行力在此次行业渠道变革中获取更多的增长份额,进一步稳固行业龙头地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问答:建材价格为什么会涨?钢筋建筑价格的上涨是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所致:一、北京天翔成01082759155“金三银四”钢材业传统消费旺季即将到来;二、春节元宵过完后,下游集中开工,商家操作积极,提振市场信心;三、原材料钢坯价格带动期货翻红,成品的涨势再度疯狂;四、2016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改发了35个建筑基建项目;相关问答:2023年,合肥房价还会再涨吗?

  

短期来看,疫情将对建材物流和建筑施工产生影响,后续基建稳增长需求将进一步增强。疫情对建材行业的短期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相关工厂和物流明显受到影响。参考2020年疫情,玻璃库存和水泥厂开工率均大幅波动。2.下游基建地产建设相关业务受限,2020年行业数据将大幅下降。3.小区管控导致家装施工困难,装修建材C端销售受到影响。从中期来看,疫情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PMI数据明显下滑,政府对基建投资稳增长的意愿明显增强。我们可以跟踪疫情进展和PMI数据,把握基建稳增长相关板块的投资节奏。

短期:工厂生产物流,下游建设受限。

玻璃产品的物流和水泥工业的建设受到影响。参考2020年的疫情,作为连续生产行业,玻璃制品由于物流有限无法运往国外,库存大幅上升。往年春节过后,建筑需求处于全年低点,库存处于全年高位。2013-2019年同期全国库存3800-4000万重箱。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库存升至9204万重箱,部分地区出现爆仓,导致厂商纷纷降价清仓。2023年疫情在多地蔓延,玻璃行业库存明显高于往年。水泥粉磨站的启动也有重大影响。2013-2019年行业平均水平约为20%。2020年全国轧机开工率最低降至零,恢复节奏较往年缓慢。2023年疫情开始后,中国提高轧机开工率的速度开始放缓。

下游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业务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房地产数据主要受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速影响。2020年2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4.9%和-39.9%,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52.3%和38.2%。代表基础设施需求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均为-30.1%,增速分别下降25.0%和34.0%。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疫情封控难度大,相关建材C端出货受影响。疫情期间,由于小区封闭管控,很多装修建材施工无法进行。防水涂料、家用塑料管、内墙涂料、瓷砖、石膏板等室内装修材料都需要在家里搭建。小区的封闭控制使得装修施工无法进行,相应建材C端的出货也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建材家居景气指数出现明显下滑,建材家居行业管理者信心指数也受到明显影响。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装修建材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中期:基建刺激需求反弹,房企经营压力巨大。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

类似建材的周期形状变了,水泥更长,玻璃纤维更高。在过去的几年中,周期性建筑材料的周期形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水泥周期变“长”,主要是需求端房地产基建政策调控以稳为主,增速大部分时间保持稳定。2017年以来,供应行业错峰停窑,行政限产,新政严控产能,市场协同抬高水泥利润率。行业逐渐进入高利润的新稳态,成长性和周期性减弱,在位企业可以享受行业红利。玻璃纤维的周期变“高”了。主要原因是在外需整体疲软的环境下,玻璃纤维对连续生产行业中小企业的产能更加谨慎。一旦需求好转,就会出现严重的供需错配,价格就会大幅上涨。企业头部产能更灵活更有优势,可以充分享受周期性红利。

碳减排和能耗指标启动市场化供给侧改革,水泥玻璃纤维企业启动品类扩张。未来将把水泥等建材子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基线法逐步收紧碳配额。中小企业在能耗和碳排放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未来将面临生产成本上升或被迫购买碳汇。近日,国家发改委(NDRC)发布建材行业能耗指数水平,明确提出淘汰低能耗生产线,这意味着行业第二轮市场化供给侧改革已经启动,头部企业的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体现。而水泥玻璃纤维头部企业逐渐开始品类扩张,水泥行业以骨料和混凝土为主的纵向扩张;玻璃纤维是光伏、风电、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横向拓展。

循环形式的重新定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行业周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定义循环?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水泥、玻璃和玻璃纤维的循环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认为,行业周期的景气程度应该用企业利润的整体水平来衡量。其中水泥景气以(水煤差价产量)增长率衡量,玻璃景气以((玻璃单价-纯碱单耗-天然气单耗)销量)增长率衡量;玻璃纤维景气度用增长率(玻璃纤维单价产量)来衡量。

水泥行业:利润进入平台期。

/p>

水泥和玻璃玻纤周期出现不一样的变化。复盘 2008年以来水泥行业周期,我们认为水泥行业周期形态出现和玻璃玻纤不一样的变化。水泥行业周期弱化,周期变”长”;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强化,周期变”大”。水泥和玻璃玻纤行业形态出现不同变化背后是不同行业逻辑的驱动。

需求端:政策导向以稳为主,地产基建需求增速保持稳定。我们认为导致水泥周期变长的一个原因是政策端的干预,需求端趋稳。2016年地产“930”监管以来,政策对地产和基建调控的目标均以稳为主。在2020年“三道红线”之前,地产基建对水泥行业形成的需求增速均维持相对稳定水平,水泥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

供给端: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端是导致水泥行业周期变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以来行业供给侧变化可概括为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侧改革减少了水泥行业有效供给,明显缓解了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在需求平稳,供给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水泥价格整体提升,水煤价差从 170元/吨提升到 300元/吨的平台,水泥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迎来史上最长景气周期。

市场化协同抬升了水泥的价格,海螺的沿江熟料,新疆的电石渣熟料。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水泥行业头部企业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启行业协同,维护各区域内水泥行业秩序。在外部需求维持稳定且错峰停窑的环境下,区域内企业最优选择是参与协同。长三角水泥企业协同有效地缓解了进口熟料对华东水泥的冲击,新疆的协同置换则有效缓解了电石渣熟料对新疆区内水泥价格冲击。

水泥行业逐步进入新的稳态,企业维持高盈利,但成长性减弱。在外部需求稳定,供给侧调控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环境下,错峰停窑和行业协同加强了行业的稳定性,在位企业均可享受行业红利。目前水泥价格得以保持高位运行,行业进入新的稳态。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格局将进一步趋于稳定,企业有望保持高盈利水平,但水泥业务自身给企业带来的成长性减弱。

玻璃玻纤:产品升级带来上行周期拉长

玻璃和玻纤行业周期上行周期拉长,主要原因是高端产品逐步出现。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形态不同于水泥,最近一轮周期都是行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大周期,行业上行周期明显拉长。主要原因是产品升级下游需求高端化,高端产品持续紧缺带来上行周期拉长。主要表现为玻璃纤维中,风电纱、热塑纱、电子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高端产品附加值较高,提升了企业的盈利额能力。玻璃企业中,光伏玻璃、电子玻璃、深加工玻璃占比不断提升,同样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产能投放谨慎,无法适应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头部企业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导致上行周期变长的另一个原因是玻璃、玻纤都是连续生产行业,在外部经济走弱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对产能投放更为谨慎,也无法适应行业需求高端化的变化,因此面对需求变化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大中型企业能够更好响应下游需求,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双碳政策开启市场化改革

建材有望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水泥等建材细分行业或将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经过多年试点,目前国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格约为 40元/吨左右。建材行业作为能耗消耗主要行业之一,未来有望逐步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水泥行业碳排放达到建材行业 83%,是排放量最大的子行业,有望首当其冲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预计将以基线法为主逐步收紧,龙头企业份额逐步提升。参照前期试点经验,我们预计未来配额计算将以基线法为主(产量×基准值×减排因子),所以产能利用率高或者排放更低的企业有优势,小企业只能被迫减产或者购买碳排放权,龙头份额将逐步提升。

能效标杆水平出台落后产能淘汰

行业能耗指标水平发布,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低能耗产线将逐步淘汰。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对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做出要求。其中水泥行业要求 2025年行业达到标杆水平产能占比大于 30%。据数字水泥网,目前行业达到基准水平的产线有 75%,达到标杆水平仅 5%,未来将有更多低能耗指标产线淘汰,玻璃和瓷砖行业也将面临同样情形。

预计低效产能淘汰将减少 8.2%熟料产能。2021年山东省明确 2022年底 2500t/d以下产能将退出 50%。我们预计未来水泥行业 2500t/d以下产线将陆续退出。我们选取海螺水泥等 14家水泥行业头部企业为样本进行测算,预计全国 2500t/d以下产能达到 4.35万吨,占比 24.5%,按照 1:1.5的置换比例,预计该部分产能退出将净减少产能 1.45万吨,比当前产能减少 8.2%。

第二轮供给侧改革开启,头部企业赢者通吃。我们认为碳排放交易和能耗指标退出将开启周期类建材的第二轮供给侧改革。第一轮改革以行政化限产为主,每个企业减少一部分供给,实际上是供给曲线的伸缩变化,体现为行业供给曲线斜率加大,供给减少但在位企业均可享受行业周期的红利。第二轮改革以市场化淘汰为主,碳排放权抬升了企业成本,导致供给曲线上移;淘汰落后产能是直接减少行业供给,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和第一轮供给侧的根本差异是尾部企业直接退出行业,头部企业赢者通吃。

华新水泥碳减排实现路径。水泥行业碳排放约 60%主要来自石灰石分解,为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华新水泥低碳发展白皮书》已说明,将采用替代原/燃料,一体化项目热联产,富氧燃烧技术,提升掺和材料比例等方法,降低碳排放。公司计划 2060年吨水泥碳排放降为 166公斤,相比 2020年减少 74.5%;单方混凝土碳排放将为 43公斤,相比 2020年减少 78.1%。

周期建材企业积极品类扩张

水泥企业开启横向扩张,玻璃玻纤企业开启纵向扩张。近年来周期类建材开始呈现纵向和横向扩张的趋势。其中水泥行业主要发展骨料、混凝土等纵向发展的道路,玻璃行业主要发展电子玻璃、光伏玻璃、药用玻璃,玻纤行业主要发展风电纱、热塑纱、电子纱等高附加值的横向扩张。

企业高盈利低增长低分红形成资源的闲置,是进行纵向扩张和横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原有传统业务成长性逐步减弱。以水泥为例,水泥行业维持 20%左右的 ROE的同时,利润增速逐年下滑,存量现金占比较高但股利分配率却只维持 30-40%,如果不进行外部投资则是资源的闲置。

水泥企业纵向扩张将增加企业抵御周期能力,玻璃玻纤横向扩张有望开辟企业第二成长曲线。我们认为随着水泥行业沿上下游进行纵向扩张,企业利润将随骨料、混凝土相关业务扩张而增厚。从更长期角度来看,上下游联动一定程度抵御了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给企业迎来带来的冲击,未来影响企业业绩主要来自周期需求波动带来的销量的变化。而玻璃玻纤向光伏、电子、风电等高端化领域扩张则将为企业开辟第二成长曲线,企业利润有进一步成长空间。

新建地产需求放缓,存量地产和基建类带来新市场

地产需求放缓,行业进入平台期

竣工增速放缓,装修建材行业需求进入平台期。2020年建筑装饰行业产值 1.15万亿元,YoY7.0%,与地产竣工同样显疲态。随着装修行业产值和房屋竣工增速放缓,装修类建材行业需求也进入平台期。我们选取防水、管材、瓷砖、涂料四类常见的装修建材来判断整体装修建材的需求。防水产量增速从最高 2011年的 16.7%下降至 2020年的 3.9%;管材产量增速从 2010年 44.8%下降至 2020年 1.6%;瓷砖从 2006年的 22.9%下降至最低 2018年-11.2%;建筑涂料从 2010年 34.4%下降至 2020年 3.0%。主要装修建材品类在过去 10年行业增速都呈现趋势性下滑。

2020年以来地产整治政策情况:2020年以来,国内地产遭遇高强度监管,从 2020年 8月份的“三道红线”,到 2020年 12月份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限制,房企需求端、资金端均面临较大压力。2021年 2月份“双集中供地”意味着地产监管整治力度进入新的高度。2021年 4月份和 7月份政治局和住建部重申房住不炒并持续加大地产行业监管整治力度。

地产行业整治导致行业集中与精装房渗透趋势被打乱,地产需求渠道未来增长放缓结构优化。地产行业监管也导致行业集中趋势和精装房渗透趋势被打乱。2021年房地产销售面积集中度情况自 2009年有数据统计以来首次回落。主要原因是部分民营大型房企信用风险爆发排名下滑,导致销售面积集中度数据出现波动。根据奥维云网 2021年精装房开盘套数为 286.1万套,同比下降 12.0%。精装房市场空间同样经历下滑。我们认为地产行业监管以及风险事件释放将导致行业格局重新洗牌,未来房企会出现新的巨头,行业集中度会重新提升。而精装房作为长期政策方向,行业规模与渗透率也有望止跌回升。但随着存量房屋面积达到新高,我们认为以地产为代表的大 B端渠道总量未来难有明显增长,结构有望优化。

存量房增加,对冲下行风险

据估算,2021年全国存量房屋面积可达 940亿平,竣工面积占存量房面积增速逐年下滑。根据住建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和《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披露的城镇和乡村存量房屋情况,结合每年住建部公布的城镇和农村房屋竣工情况,假设一定的拆迁率和城乡转换比例,可推算出当前全国存量房屋状况。我们估算 2021年全国存量房屋建筑面积 940亿平,其中住宅 708亿平,其中城镇住宅约 401亿平,农村住宅 307亿平;城镇非住宅 172亿平,农村非住宅 59亿平。2021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占存量建筑面积比重为 5.2%,占比持续下滑。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居民住宅需求已得到满足,而竣工面积占存量建筑面积比重下降则预示着装修建材中新建需求比重将逐步下降,而旧房翻新需求或将逐步提升。

预计未来存量房需求占比将有所提升。以瓷砖为例,根据中国陶瓷网数据,我们估算 2017年瓷砖需求 27.5%来自存量建筑,63.6%仍来自新建建筑,8.9%来自出口。我们假设未来房屋竣工面积逐年缓慢下滑,而出口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优势逐步减小也呈现缓慢下滑趋势,存量房翻新需求则随着存量房数量提升占比同步提升。预计2025年存量房翻新需求、新房需求、出口需求占比分别为 35.6%、58.3%、6.1%。其他装修建材下游需求结构或将面临类似的情形。

基建市政需求成为新战场

基建投资短期有改善,但长期不可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2022Q1基建投资增速达到 10.5%,不考虑疫情低基数效应则该增速达到 2018Q1以来新高。我们认为政府存量债务目前水平较高,长期基建刺激并不可持续。

渠道下沉及品类扩张是拥抱变化的唯二选择

渠道变革——集采催化 B端集中,C端空间有望提升

地产集采催化下,各细分品类龙头集中度均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提升。过去 3年地产精装房集采和房企集中度提升已经催生了各个建材细分品类行业集中度的初步提升。以产销量统计,2014- 2020年,防水三家上市龙头市占率从 8.5%提升至 32.5%;瓷砖从 1.1%提升至 4.4%;涂料两家龙头市占率从 3.5%提升至 25.4%;管材四家龙头上市占率从 17.0%提升至 23.6%。各个细分品类龙头集中度均出现明显而持续的提升。

石膏板、防水、管材集中度提升进度领先,石膏板、防水、涂料行业格局较为稳定。不同细分板块行业集中度进展不同,从 500强房企建材首选率数据情况来分析,目前石膏板、防水、管材行业头部企业优势较为明显,集中度提升进展较快。而瓷砖企业集中度进展较慢,但也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头部企业和第二梯队企业。从稳定性角度来看,目前石膏板、防水、涂料行业集中格局较为稳定,其中北新建材、东方雨虹、立邦行业龙一地位较为稳固。

泛 C端需求占比提升,专业化渠道公司有望出现。随着存量住房增加,毛坯房将成为装修建材重要的需求增量,泛 C端需求占比未来将会有明显增长。2021年家装建材零售渠道数据改善充分说明了 C端建材需求仍有提升空间。考虑国内装修以装修公司为主,泛 C端中的小 B端是零售需求的重要增长力量。我们认为 C端客户相比 B端客户更为分散,相对厂商议价能力较弱,随着 C端需求占比提升出现大型平台机构买断厂商货源提供价格优惠是必由之路。

相比美国,平台型公司更符合中国国情。参照美国,在存量建筑占比逐步提升,C端需求占比逐步增长的环境下,美国出现了大型直营家居连锁平台,其中家得宝和劳氏两大龙头 DIY客户占比分别为 55%和 75%。相比中国,美国人工价格更高,DIY客户占比明显高于专业客户,在中国小 B端有更高成长空间,平台型公司对小 B端提供服务将更为可行,坚朗五金是典型代表雏形公司。

品类扩张——龙头成长必由之路

随着行业增速放缓,横向扩张是必经之路。我们认为随着行业增速放缓,品类扩张是必由之路。但不同建材品种行业、产品属性截然不同,企业横向扩张具有一定路径。具体来说我们认为瓷砖行业单位货值相对其他装修建材较低,具有一定区域性,行业集中度提升天花板较低,行业下滑趋势也较为明显,未来也存在更高的横向扩张扩品类的需求。从财务数据出发,防水、涂料、石膏板等综合盈利能力较高。

从财务数据来看,装修建材普遍偏轻资产,其中石膏板相对资产较重,利润率较高;板材资产较轻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利润率相对偏低。防水、瓷砖、管材、五金等建材 B端渠道占比相对较高,整体账期水平较高,涂料行业负债率相对较高。结合各类数据,防水、涂料、板材、吊顶、石膏板等板块综合盈利能力较高。

结合行业属性判断,瓷砖和管材切入意义较小。结合行业属性判断,我们认为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功能属性较强的赛道的企业相对容易切入,装饰属性较强,个性化程度太高的赛道则规模效应不明显切换意义不大。而工程渠道属性较强的赛道更容易快速切入实现产品快速放量,零售渠道属性较强的赛道需要更长时间深耕经营品牌。综合判断我们认为瓷砖、管材由于 SKU过高、产品细分品类繁杂等原因,规模效应较小,初期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库存建设,切换意义相对较小。

综合判断防水、涂料是性价比较高的赛道,目前众多龙头选择切入防水赛道。综合判断防水、涂料、石膏板是切入性价比较高的赛道。考虑石膏板目前呈一家独大的现状,剩余防水、涂料是较好的方向;其中尤以防水工程属性偏强,易于快速切入。从目前建材企业单品渗透情况来看,雨虹选择了涂料,而北新、三棵树、亚士创能等其他龙头纷纷选择切入防水。伟星坚持同心圆战略,切入 C端为主的室内防水,相对较稳健,需要更长时间看到成效。兔宝宝选择切入石膏板。目前东方雨虹在防水、涂料、保温板均有布局且均取得较为领先的行业地位,未来有较大的成长潜力。

龙头的优势在于渠道协同和成本管控。随着建材各品类龙头纷纷选择品类扩张,行业出现单品渗透的趋势。各个赛道集中的趋势下,不同赛道龙头因为品类扩张,在同一细分赛道头部直接竞争。最典型的就是防水的东方雨虹和北新建材。北新建材通过大规模的收购快速切入防水行业。我们认为头部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于渠道协同和成本管控。渠道能力强大的企业可以快速实现新品投放,并通过成本管控能力快速形成规模优势。

海外经验:认知力强、执行力强终将成长

海外龙头保持中高速增长。我们认为海外扩张是未来建材企业发展的终极阶段。目前几大建材细分品类已经形成全球性龙头,分别是防水/减水剂的西卡;瓷砖的莫霍克;石膏板的优时吉博罗;玻璃/石膏板的圣戈班;涂料的立邦。从财务数据看,全球建材龙头依然维持着中高速的营收增长。

海外龙头均通过大规模收购快速实现横向扩张。回溯海外建材龙头发展均有两个共性:1.通过大幅收购实现海外配置和多品类的布局,2.产品与区域多元化。经过了国内集中度提升和品类扩张,企业增长已经到了新的瓶颈,海外扩张是企业增长的终极阶段。面对部分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快速收并购可实现快速切入海外市场并获取业务资源以及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即使是当前,海外龙头也在不断收购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巩固自身优势。

海外企业具备先发优势,但国内企业成长空间更大。我们认为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本质是对全球范围内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进行获取与整合,以期创造价值并巩固自身优势。海外企业成长更早,具备先发优势,并形成较为稳定的格局。国内企业目前仍具备成本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空间增速放缓,未来海外成长空间巨大。长期以来市场形势复杂,装修建材领域各公司不断调整策略以寻求长期增长。东方雨虹作为防水行业龙头,多次在市场变向的关键节点迅速响应保持向上态势,是值得行业内各公司学习的典范。

把握市场动向,战略眼光长远。2008-2011年,公司借“四万亿”政策刺激,陆续承揽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2012年基建投资放缓,公司调整客户结构,与大地产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全国渠道。2016年,公司推行 PS战略和合伙人制度,以规模为先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2018年地产调控政策施压,公司由 PS战略调整为高质量发展,开始注重经营质量,同时调整组织架构,发展多品类建材产品和服务。2020年公司再次调整组织架构,聚焦下沉市场,同时规模化启动“投资换订单”模式,绑定区域政府资源,两举并行主动把握非房业务。公司管理层主动拥抱环境和市场变化,多次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维持了公司长期的良好经营和高速增长。

执行落地有声,业绩彰显实力。公司的业绩表现通常能够直接体现发展策略的有效性。总体看, 2012-2021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 CAGR分别为 30.2%/41.2%,归母净利增速始终维持在 20%以上,公司经营长期向好。阶段性而言,以 2018-2020年为例,公司战略调整执行到位。2018年公司战略不再以规模为先,提出高质量发展,将收入、利润、应收账款都纳入考核。2019-2020年公司现金流情况有明显改善,远胜同行业其他公司,公司战略在相应发展阶段内执行有力。

认知力、执行力兼备,未来增长仍可期待。东方雨虹长期以来的市场表现反映了公司对行业和市场的认知力和执行力,此次行业渠道变革,公司的增长预期依然可观。据了解,2021年 B端收入结构中非房占比由 2020年约 30%提升至 2021年约 50%,增长超过 50%,增长主要来自于区域一体化公司。B端收入结构的变化再次验证了公司寻求非房业务增长逻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东方雨虹将凭借优秀的认知力和执行力在此次行业渠道变革中获取更多的增长份额,进一步稳固行业龙头地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相关问答:建材价格为什么会涨?钢筋建筑价格的上涨是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所致:一、北京天翔成01082759155“金三银四”钢材业传统消费旺季即将到来;二、春节元宵过完后,下游集中开工,商家操作积极,提振市场信心;三、原材料钢坯价格带动期货翻红,成品的涨势再度疯狂;四、2016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改发了35个建筑基建项目;相关问答:2023年,合肥房价还会再涨吗?

  

短期:工厂生产物流,下游建设受限。

玻璃产品的物流和水泥工业的建设受到影响。参考2020年的疫情,作为连续生产行业,玻璃制品由于物流有限无法运往国外,库存大幅上升。往年春节过后,建筑需求处于全年低点,库存处于全年高位。2013-2019年同期全国库存3800-4000万重箱。2020年疫情期间,全国库存升至9204万重箱,部分地区出现爆仓,导致厂商纷纷降价清仓。2023年疫情在多地蔓延,玻璃行业库存明显高于往年。水泥粉磨站的启动也有重大影响。2013-2019年行业平均水平约为20%。2020年全国轧机开工率最低降至零,恢复节奏较往年缓慢。2023年疫情开始后,中国提高轧机开工率的速度开始放缓。

下游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业务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房地产数据主要受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速影响。2020年2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4.9%和-39.9%,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52.3%和38.2%。代表基础设施需求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均为-30.1%,增速分别下降25.0%和34.0%。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受到相应影响。

疫情封控难度大,相关建材C端出货受影响。疫情期间,由于小区封闭管控,很多装修建材施工无法进行。防水涂料、家用塑料管、内墙涂料、瓷砖、石膏板等室内装修材料都需要在家里搭建。小区的封闭控制使得装修施工无法进行,相应建材C端的出货也受到影响。2020年疫情期间,建材家居景气指数出现明显下滑,建材家居行业管理者信心指数也受到明显影响。预计2023年疫情期间,装修建材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中期:基建刺激需求反弹,房企经营压力巨大。

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

类似建材的周期形状变了,水泥更长,玻璃纤维更高。在过去的几年中,周期性建筑材料的周期形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水泥周期变“长”,主要是需求端房地产基建政策调控以稳为主,增速大部分时间保持稳定。2017年以来,供应行业错峰停窑,行政限产,新政严控产能,市场协同抬高水泥利润率。行业逐渐进入高利润的新稳态,成长性和周期性减弱,在位企业可以享受行业红利。玻璃纤维的周期变“高”了。主要原因是在外需整体疲软的环境下,玻璃纤维对连续生产行业中小企业的产能更加谨慎。一旦需求好转,就会出现严重的供需错配,价格就会大幅上涨。企业头部产能更灵活更有优势,可以充分享受周期性红利。

碳减排和能耗指标启动市场化供给侧改革,水泥玻璃纤维企业启动品类扩张。未来将把水泥等建材子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基线法逐步收紧碳配额。中小企业在能耗和碳排放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未来将面临生产成本上升或被迫购买碳汇。近日,国家发改委(NDRC)发布建材行业能耗指数水平,明确提出淘汰低能耗生产线,这意味着行业第二轮市场化供给侧改革已经启动,头部企业的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体现。而水泥玻璃纤维头部企业逐渐开始品类扩张,水泥行业以骨料和混凝土为主的纵向扩张;玻璃纤维是光伏、风电、电子、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横向拓展。

循环形式的重新定义

在过去的几年里,行业周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定义循环?近年来,随着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水泥、玻璃和玻璃纤维的循环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认为,行业周期的景气程度应该用企业利润的整体水平来衡量。其中水泥景气以(水煤差价产量)增长率衡量,玻璃景气以((玻璃单价-纯碱单耗-天然气单耗)销量)增长率衡量;玻璃纤维景气度用增长率(玻璃纤维单价产量)来衡量。

水泥行业:利润进入平台期。

/p>

水泥和玻璃玻纤周期出现不一样的变化。复盘 2008年以来水泥行业周期,我们认为水泥行业周期形态出现和玻璃玻纤不一样的变化。水泥行业周期弱化,周期变”长”;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强化,周期变”大”。水泥和玻璃玻纤行业形态出现不同变化背后是不同行业逻辑的驱动。

需求端:政策导向以稳为主,地产基建需求增速保持稳定。我们认为导致水泥周期变长的一个原因是政策端的干预,需求端趋稳。2016年地产“930”监管以来,政策对地产和基建调控的目标均以稳为主。在2020年“三道红线”之前,地产基建对水泥行业形成的需求增速均维持相对稳定水平,水泥产量也保持相对稳定。

供给端: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端是导致水泥行业周期变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6年以来行业供给侧变化可概括为行政化限产、错峰停窑、严控新增产能。供给侧改革减少了水泥行业有效供给,明显缓解了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在需求平稳,供给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水泥价格整体提升,水煤价差从 170元/吨提升到 300元/吨的平台,水泥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迎来史上最长景气周期。

市场化协同抬升了水泥的价格,海螺的沿江熟料,新疆的电石渣熟料。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水泥行业头部企业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启行业协同,维护各区域内水泥行业秩序。在外部需求维持稳定且错峰停窑的环境下,区域内企业最优选择是参与协同。长三角水泥企业协同有效地缓解了进口熟料对华东水泥的冲击,新疆的协同置换则有效缓解了电石渣熟料对新疆区内水泥价格冲击。

水泥行业逐步进入新的稳态,企业维持高盈利,但成长性减弱。在外部需求稳定,供给侧调控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环境下,错峰停窑和行业协同加强了行业的稳定性,在位企业均可享受行业红利。目前水泥价格得以保持高位运行,行业进入新的稳态。我们认为未来行业格局将进一步趋于稳定,企业有望保持高盈利水平,但水泥业务自身给企业带来的成长性减弱。

玻璃玻纤:产品升级带来上行周期拉长

玻璃和玻纤行业周期上行周期拉长,主要原因是高端产品逐步出现。玻璃玻纤行业周期形态不同于水泥,最近一轮周期都是行业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大周期,行业上行周期明显拉长。主要原因是产品升级下游需求高端化,高端产品持续紧缺带来上行周期拉长。主要表现为玻璃纤维中,风电纱、热塑纱、电子纱产品占比不断提升,高端产品附加值较高,提升了企业的盈利额能力。玻璃企业中,光伏玻璃、电子玻璃、深加工玻璃占比不断提升,同样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产能投放谨慎,无法适应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头部企业充分享受行业红利。导致上行周期变长的另一个原因是玻璃、玻纤都是连续生产行业,在外部经济走弱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对产能投放更为谨慎,也无法适应行业需求高端化的变化,因此面对需求变化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大中型企业能够更好响应下游需求,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双碳政策开启市场化改革

建材有望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水泥等建材细分行业或将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经过多年试点,目前国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格约为 40元/吨左右。建材行业作为能耗消耗主要行业之一,未来有望逐步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其中水泥行业碳排放达到建材行业 83%,是排放量最大的子行业,有望首当其冲纳入碳排放交易。

未来预计将以基线法为主逐步收紧,龙头企业份额逐步提升。参照前期试点经验,我们预计未来配额计算将以基线法为主(产量×基准值×减排因子),所以产能利用率高或者排放更低的企业有优势,小企业只能被迫减产或者购买碳排放权,龙头份额将逐步提升。

能效标杆水平出台落后产能淘汰

行业能耗指标水平发布,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低能耗产线将逐步淘汰。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对水泥、玻璃、瓷砖等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做出要求。其中水泥行业要求 2025年行业达到标杆水平产能占比大于 30%。据数字水泥网,目前行业达到基准水平的产线有 75%,达到标杆水平仅 5%,未来将有更多低能耗指标产线淘汰,玻璃和瓷砖行业也将面临同样情形。

预计低效产能淘汰将减少 8.2%熟料产能。2021年山东省明确 2022年底 2500t/d以下产能将退出 50%。我们预计未来水泥行业 2500t/d以下产线将陆续退出。我们选取海螺水泥等 14家水泥行业头部企业为样本进行测算,预计全国 2500t/d以下产能达到 4.35万吨,占比 24.5%,按照 1:1.5的置换比例,预计该部分产能退出将净减少产能 1.45万。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