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dsp行业发展报告(dsp发展现状)

2023-10-27 10147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分析
  2. 网络广告发展趋势如何
  3. 自动化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根据IHS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比值第一次略高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尽管体量巨大,但中国制造的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高端制造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不强、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东南亚等国家低端制造业产能转移和国内人口红利下降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长期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必将导致人力成本的提升,削弱国内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优势,加速制造业向印度、泰国、越南等国低人力成本国家转移。

  

2、中国制造业正由低端向高端升级

  

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整体处在利润空间较小、附加值较低的环节,由低端向高端升级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产业升级的需求下,工业互联网有望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从而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化解产能过剩、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助力中国工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1、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网络、软件、设备、平台的有机结合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可分为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软件层、应用层和安全体系等六大部分构成;其中:设备层是指包括智能生产设备、生产现状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及工业数据中心;网络层是指包括工厂内部和外部的通信;平台层包括了协同研发、协同制造、信息交易和数据集成等工业云平台;软件层包括了研发设计、信息管理和生产控制软件,是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价值的核心环节;应用层是包括了垂直行业应用、流程应用及基于数据分析的应用;而安全体系则是渗透于以上各层中,是产业重要的支撑保障。从产业链划分来看,设备层、网络层属产业链上游,应用层属产业链下游,其余部分均归入产业链中游。

  

2、产业链上游: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芯片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其中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数据采集入口,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2019年期间我国传感器市场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2510.3亿元,同比增长14.7%。随着各项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的成熟,物联网在各行业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出现,并成为未来10、20年最瞩目的长期趋势。

  

——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之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根据IFR及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上升。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37068套,同比增长26.8%。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73630套,同比增长69.8%。

  

——人工智能芯片:工业互联网之脑

  

我国对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相当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在CPU、GPU和DSP设计上一直处于追赶状态,绝大多数芯片依靠国外的IP核进行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自主创新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为中国在处理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近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183.8亿元。由于AI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硬件,全球AI芯片发展水平还在起步阶段,中国凭借诸多利好因素有望领先全球,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预计2021年将增长137.6%,市场规模超过四百亿元。

  

3、产业链中游:工业互联网平台稳步发展

  

2019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内前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确立了行业标杆。行业领先平台在设备联接数、数字模型数、工业APP数、活跃用户数、活跃开发者数等指标方面对比18年均有大幅提升。CCID综合上述指标对整体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活力指数进行综合测算,在2018-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活力指数”从55.3提升至62.4。

  

4、产业链下游: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行业在机械、能源领域领先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涵盖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机械、能源领域。根据《全球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企业主要分别在机械行业,占比36%;其次是能源行业,占比22%;再者是轻工行业,占比11%。就案例来看,36%的案例来自机械领域,重型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市场饱和度逐年增长,面临服务化转型的需求最强烈。机械行业属于离散业,应用多在于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和市场服务两个环节。而能源行业应用集中、资配置优化潜力巨大,占所有案例的22%。能源行业属于流程,的产品同质化度较高过控制优化成效明显。

  

5、产业竞争格局:企业层次分明,各有优劣

  

我国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竞争层次较为分明,涵盖软件企业、传统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与初创企业。从软件企业来看,工业互联网主要代表企业有用友、东方电信等,以Saas服务转型为战略目标。在制造业企业中,以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为代表,其优势是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但云计算技术较为薄弱;在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虽然云技术领先但是缺乏专业和全面的工业知识;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方面,华为和宝信软件等带领行业可以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但云计算技术稍弱;此外,初创企业以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代表企业为主,其领域专注度高,创始团队通常来自头部信息科技和工业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

  

产业生命周期: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成长阶段的交界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蓬勃兴起,一系列新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国内外的探索也全面展开,正推动全球工业体系的智能化变革。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仅有几年时间,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成长阶段的交界处。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广告是指由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形式,是互联网产品中最易变现的方式之一,大到BAT以及四大门户网站,小到个人站长、淘宝客之流,都需要依赖广告获得收入。

  

互联网广告的价值就在于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大的范围去最精确的捕捉那些广告主想要真正去接触到的受众。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大数据的出现,大众在传统媒体花费时间逐渐转移到新型互联网媒体,并已经发展到由PC互联网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广告已经变得可追踪、效率化。

  

互联网广告行业的计费模式主要包括展示计费(CPM)、点击计费(CPC)、按时计费(CPT)、效果计费(CPA)和销量计费(CPS)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广告形式往往采用不同的计费模式,各类形式互联网广告的份额变动也会反映在计费方式的市场份额之中。由于搜索类广告的快速增长,其采用的CPC(按点击计费)计费方式的市场份额也逐年扩大,而品牌图形广告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采用的CPT(按时间计费)计费方式份额则逐渐萎缩。另外,垂直搜索类广告和展示类广告的发展分别带动了CPM(每千人成本)以及CPA(按效果计费)等计费方式的增长。

  

互联网广告行业产业链按参与主体可分为广告主、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媒体渠道和互联网用户,其中广告主是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的源动力,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是市场的核心驱动,媒体渠道是互联网广告的载体和受众接触点,互联网用户是互联网广告营销的最终受众。

  

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是连接广告主和媒体渠道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它通过与广告主建立广告代理关系,帮助广告主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确定广告目标,依据计划进行广告策划和创意,并完成广告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另一方面,它整合多元化的广告购买渠道和方式,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和管理,并优化配置多渠道的媒体资源。广告主的广告投放需求通过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的平台,能够精准地识别目标受众,并在合适的时间向目标受众浏览的媒体投放,最终实现广告精准投放的目标。

  

美国作为互联网广告的发源地,是互联网广告发展最早的国家,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市场。从美国的广告媒体分类来看,互联网广告是增长最为强劲的广告媒体,其市场规模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并逐步超过了美国的传统广告媒体。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其市场规模虽然不断的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趋于平缓。

  

我国互联网的应用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覆盖了主流消费人群。截止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2018上半年新增网民数量为2968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3.8%,互联网普及率为57.7%。互联网已逐渐渗入到企业管理和个人工作生活中,互联网广告的市场需求也将随之不断扩大,互联网用户数量巨大且持续增长,互联网市场具有巨大的广告价值。

  

随着互联网生态环境的逐渐完善、互联网广告的精准化程度提高以及媒体质量较高等优势的逐渐凸显,广告主对互联网广告的认可程度逐渐增强,互联网广告行业迅速崛起。2017年,我国互联网广告的市场规模达到4488.9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41.2%。

  

互联网广告主要包括展示类广告、搜索引擎广告、文字链广告、分类广告和其他形式广告等,其中展示类广告和搜索引擎广告是最重要的两种广告形式,这两种广告形式的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近90%。展示类广告指通过图形、视频等直接展示型的广告,主要有品牌图形广告、富媒体广告和视频贴片广告等形式;搜索类广告包括搜索关键字广告和垂直搜索广告,搜索关键字广告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基于关键字匹配的广告,垂直搜索广告是指互联网用户使用垂直领域专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后展现的广告,例如淘宝、京东、去哪儿等。

  

2017年,搜索关键字广告市场占比达30.50%,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广告形式,垂直搜索类广告和展示类广告市场占比合计为27.4%,品牌图形广告市场占比为19.80%,下降趋势明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围绕移动互联网和新兴社会化媒体展开的各类型广告有望快速发展,市场占比将快速提升。

  

1、互联网广告营销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营销效率得到提高

  

技术一直是互联网广告营销领域内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至今,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效果监测和精准营销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营销中受众不清、效果不明的问题,营销效率比传统方式有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海量数据挖掘等基础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应用,互联网广告营销将能更深入的洞察消费者需求,制定高效的营销方案,有针对性地满足广告主的营销需求。

  

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提供商为广告主经营发展提供了一个高效平台,并且借助精准营销技术使所有有效信息都可以迅速的汇集和送达,有效地将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换时间缩短,突破地域限制,简捷快速的为广告主和受众提供优质服务。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提供商通过压缩营销流程降低了营销成本,加快了营销速度,营销效率大幅提升。

  

与传统营销领域内的市场竞争格局不同,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政策管制相对宽松,互联网广告营销领域内的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同时由于互联网广告营销领域内营销服务商的类型和数量巨大,大大小小的营销服务商可生存的空间相对宽泛,导致互联网广告行业的从业企业数量相对较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从行业发展实践来看,互联网精准营销是互联网广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精准营销过程中对消费者精准定位、海量数据挖掘技术及消费者数据洞察能力的要求将促进全行业的优胜劣汰;互联网媒体对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提供优惠的采购价格并根据采购额度确定优惠返点比例,大型互联网广告营销服务商具有采购额的规模优势,采购成本较低;随着互联网广告市场快速增长,诸多上市公司凭借其资金实力和资本市场融资平台,通过兼并收购互联网广告营销企业快速进入互联网广告行业。综上所述,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集中度将随行业发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提高。

  

3、程序化购买进程加速,DSP市场实现智能化升级

  

程序化购买是指广告主结合DSP平台实时采集数据并使用特殊算法衡量多项因素后给出的可视化结果,筛选出与广告客体匹配度最高的具体受众和性价比较高的媒体渠道,自助下单执行广告投放的全部流程。

  

我国程序化购买发展迅速,产业链的各方,从广告主、广告代理商、DSP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到媒体都对程序化购买有了更深入的实践,并从各自角度推动互联网广告程序化购买的发展进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主动尝试通过程序化购买的方式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维持市场曝光率、网站引流、提高注册量、新产品发布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特别是汽车、食品饮料和个人护理产品等行业的广告主在程序化购买领域投入较多;另一方面,DSP提供商也在加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实现媒体资源对接和受众定向能力的升级,快速积累丰富的程序化广告撮合交易经验。总而言之,互联网广告行业正在经历智能化升级过程,未来将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为产业链各方参与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机器视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准科技(688003)、美亚光电(002690)、精测电子(300567)、赛腾股份(603283)、矩子科技(300802)、先导智能(300450)、康鸿智能(839416)、劲拓股份(300400)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预测

  

1、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加速增长

  

——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以近15%增速增长

  

根据国外调研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2010-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107亿美元,近5年复合增速达14.48%。

  

——当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欧美企业仍占主导

  

机器视觉最先的应用来自“机器人”的研制,20世纪70年代CCD图像传感器的出现,CCD摄像机替代硅靶摄像是机器视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CPU、DSP等图像处理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机器视觉飞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20世纪以来,全球机器视觉行业开启快速增长,欧美企业在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统计显示,全球机器视觉行业欧洲市场份额最大,占比36.4%;其次是北美地区,全球份额达到29.3%;随着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家拥有一些最大的制造设施,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已被视为最优先的事项,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的25.3%;南美、中东、非洲地区的占比为9.1%。尽管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在国家重视下有所增长,但当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仍以欧美企业占主导。

  

注:其他包含了南美、中东、非洲;Markets and Markets暂未公布2020年最新数据,区域分布情况为2019年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占比。

  

2、制造自动化将推动全球机器视觉进一步增长

  

——机器代替人工的大势不可抵挡

  

自2010年以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已明显加快。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2012-2018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逐步增加,2019年虽然有所下滑,但安装量仍突破37万台。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工业机器人累计安装了270万台套,年增长12%。前瞻根据复合增长率推算,2020年全球机器人安装量将增长至42.7万台。

  

除了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技术正在代替人进行全自动的产品检测、工艺验证,甚至实现生产工艺的自动控制。机器视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与人眼相比,机器不仅不会疲劳,具有人所不具有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而且机器可以看到和使用可见光以外的其它光源信息。与此同时,检测速度和精确性也是机器视觉检测具备的一个明显优势。在机器代替人工的趋势下,工业领域对机器视觉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长。

  

——预计2026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考虑如何采用机器视觉来帮助生产线实现检查、测量和自动识别等功能,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机器视觉作为新兴技术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自动化行业一个具备光明前景的细分市场。机器视觉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优越性在许多领域都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尽管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和供应链的混乱,从而对机器视觉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COVID-19之后,制造商会逐渐意识到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机器视觉市场在2020-2025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1%。前瞻基于2020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实际数据推算,2026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3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